我想在診間醫師會碰到的兒童牙科問題,
不外乎
1.蛀牙,由簡單到嚴重。
2.蛀牙蛀到牙髓有問題,引起疼痛或是腫?
或是
沒有痛,但牙齦出現膿包---牙髓壞死、根尖病變‧‧等等。
3.單純的牙齦腫。
小朋友很少會有牙周的問題,
但不刷乾淨一樣會有牙齦出血、牙齦腫等這些問題。
特別是在換牙期,不管是乳牙或是恆齒,
部份萌發時可能因有部分尚未退縮的牙齦覆蓋在齒面上,
這時若是清潔不好,又加上免疫力低下時,也常會讓小患者抱怨不舒服。
4. 相關牙齦問題還有口腔潰瘍,
這些嘴破問題一部份來自於『免疫』,
但更多時候有可能是刷牙太快或是力道控制不好,
不小心牙刷撞到嬌嫩的口腔黏膜,
口內其實也是充滿細菌的地方,
那說不定第二天小朋友就喊『不想吃飯』了。
特別是會幫小朋友刷牙的父母,
當你碰到你家扭扭捏捏不肯乾脆張開嘴巴的小朋友,
一定要有耐心啊!
PS,提到兒童『嘴破』,還要特別提醒:
只要在牙科看診有上麻醉的小朋友,治療中及治療後一段時間,
醫師助理及父母隨時都要提醒他不要咬嘴唇,
因為麻醉會讓小朋友感覺很奇怪,很想去咬看看,
又不會痛,一來二去,
就出現上面照片--很嚴重的口腔潰瘍了。
但就算碰到,爸媽也不要驚慌,只要稍稍冰敷一兩天就好了。
必要時也能塗抹口內膏,減少不舒服,但因為口內膏黏黏的,
小朋友常不喜歡。
其實防範未然,有上麻醉時多注意就不至於發生。
還有另一個牙齦會腫的問題通常是伴隨有『牙縫間蛀牙』,
這時因為很容易塞牙縫,但小朋友嘴巴小,
他們自己也不太會用牙線清除,
父母也不可能時時幫他們清乾淨,
其實要幫他們清潔徹底也有點困難,
一來二去,清不乾淨的食物纖維一直往下塞,
牙齦就腫起來了。
這種時候,『乳兒牙套』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PS,
臨床上其實會有些父母很納悶,
明明小朋友前幾個月才讓醫師檢查過說沒蛀牙,
怎麼轉眼間牙縫就蹦出一個洞??
要確實檢查出比較早期的牙縫蛀牙,一定要利用X光片,
但也無法說X光片上看不到就一定沒有?
因為X光片是利用緻密度的差異
去判斷牙縫間是否有出現『空洞』?
必須蛀牙時齒質脫鈣到某個程度,才方便判別。
可是現在幾乎診間用的都是『感應片』,
比較硬不太能彎折,
對於比較小、不太合作的小孩,
有時口內檢查時,
當牙齒鄰面相接處沒有懷疑的陰影被探知時,
醫師也不一定會照X光片?
就算照了也不一定能照的好?
這時我常會告訴父母:
你們就是孩子最好的醫師,
因為可以每天接觸小孩,
當幫孩子刷牙時若發現牙縫間很容易卡牙線或食物,
請記得盡早到牙科來複查。
除了以上常見的問題,
剩下的就是換牙期最常碰見
會讓父母憂心忡忡的牙齒排列問題,
---也就是矯正問題。
父母常會關心他的孩子何時可以做矯正?
有關這點不同的醫師會有天差地遠的見解,
如何去評論--何為對?何為錯呢?
『醫療』的答案經常就是這樣,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特別是關於兒童換牙時,
相關於將來的牙齒要排列整齊,
關鍵點有來自先天、也有來自後天的影響。
例如,
患者牙弓本來就不大,但替換出的牙齒很大顆,
當然排列有可能會因排列空間不夠而亂。
可是有的牙齒排列空間不足卻是後天的問題---
乳牙過早有了牙縫蛀牙未及時處理,
後方恆齒萌發時向前推擠喪失了空間,
或更慘的
乳牙過早就因蛀牙未好好處理被提早拔除,
又沒有利用空間維持器去維持應有的空間,
也會造成後繼齒的排列空間喪失而造成日後牙齒擁擠、錯位等。
以上是同一位患者由不同的方向看乳牙過早缺失,
造成空間喪失,影響後繼齒的換牙和排列。
由以上X 光片可看出乳牙除了美觀、發音、咀嚼這些主要功用外,
還扮演了很關鍵的一個角色
----做為後繼齒的領頭羊〈空間維持,讓後繼齒不至於迷走,
找不到出口,所以乳牙過早喪失,或是過晚脫落,
都會影響到後繼齒的萌發及排列〉
父母若是沒有很大的把握,千萬別隨便幫孩子拔好像已經鬆脫、搖晃的乳牙。
有任何乳齒換牙的疑惑,最好的方式就是帶孩子去看醫師,由醫師去判定 。
以上的乳牙是因後繼的恆齒錯位,使得牙根不完全吸收,
還是要上麻醉才能拔除。
除了牙弓的成長無法提供後繼齒足夠排列空間造成的問題,
還有一些是因換牙期錯誤的口腔習慣,
如長期吸奶嘴、咬下唇、長期吸手指、咬舌、咬筆等等造成。
還有一些就是本身的遺傳性,
或是自身的生長所出現的齒槽骨結構問題,
那試問除了一些後天不良的影響,
我們能盡量去預防並糾正,
那那些來自於家族上的遺傳或是個人生長的骨骼問題,
無法去預測它的量,又如何去對應?
所以針對孩子牙齒是否能排列的整齊?
是否對應在整個臉型能恰如其份?
真有點盡人事、聽天命。
我也常聽許多人會說;
他的誰、誰、誰太早做矯正,現在都亂了。
〈指的是小學時期尚在混合齒列期,
看到門牙有牙齒亂做矯正的案例。〉
或是問
自己小孩何時才是矯正最適合的時期?
針對第一個疑問
父母第一次會深切的感受到小孩是否需做矯正的疑惑?
通常是出現在約小學一二年級門牙換牙後。
---兒童牙科針對這時期門牙萌發狀況,
有一個有趣的稱呼『醜小鴨時期』
,醜小鴨如何變天鵝?
除了老天垂憐〈父母生的好啊!〉,
還是需要父母、醫師和小患者三方長時間的努力。
上顎正中門牙剛萌發時若是有縫隙、或是參差,只要咬合方向正確
〈就像走對方向的人,即使路線不同,還是有機會走到相同的目的地〉,
不太需要管他,等待即可。
但若是有錯咬,也就是牙齒的咬合方向不對,
就像走錯方向的人,越走會越離譜,最好及早做一些小矯正去改正。
以上是同一位患者在不同時期牙齒的排列改變。
在這段時間除了有門牙錯位或是反咬,
基本上最好就是先等待→
1.等待問題更為明朗化。或是
2.等待最好的時機介入一小部份矯正工作,
改善當下看到的問題。或是
3.利用功能性矯正器去得到一些生長上的助力,
或是減少先天遺傳造成骨骼結構的影響。
等待生長給我們的答案。
4.等待孩子的個性更為成熟,更理解他對矯正的需求,
還有矯正所能給予他的幫助。
我一直覺得『等待』其實也是一種避免出錯的治療方式之一。
正因為不管醫師如何解釋,
患者父母都會認為即使在小學門牙亂,做完矯正,
不管是怎樣進行?
--部份或是全口;
固定〈在牙齒上上矯正器〉或是活動〈功能性矯正器〉。
在看到當下可能那些亂的牙齒排列整齊,
父母都會以為以後應該可以高枕無憂了,
殊不知第一期矯正僅止於解決當下看到的問題,
並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讓
後續尚未萌發的牙齒可以萌發、好好排列,
這是我們樂於看見的狀況。
可是往往事與願違,
因為換牙是很長期的問題,
尚未萌發出的牙齒不僅僅只面臨空間排列問題?
也有可能這些尚未萌出的牙齒在齒槽骨內
本就有錯位〈牙胚位置錯誤〉,
即使有足夠空間也不代表就能排整齊。
右上的犬齒跑錯位置,跑到小臼齒應萌發位置的頰側。
也有可能有一些發育上的障礙〈例如有多生牙阻擋、
也可能包在牙胚外的牙齦或是foiical〈胚膜〉太厚,鑽不出來?
也有可能就是不知原因?
也有可能有先天缺牙?
也有可能單純的就是其他尚未萌出的恆齒太大顆,
牙弓在發育中增加的空間不足以容納它們?
更有可能患者先天骨骼型態〈臉形、鼻型、下巴、
上下牙弓的齒槽骨、嘴形等等就是不好看,
不是發育過度、就是不足,
例如有戽斗、暴牙、或是深咬、或是開咬、或是笑齦、
或是短唇或是下巴太長等等,
總之,
這些骨骼上的結構讓即使牙齒排整齊,也是不好看的。
所以除了極少極少數的例外,
在混合齒列換牙期做過了第一次矯正的患者,
多數還是須在所有恆齒萌發後再度評估,
看是否進行第2次真正完整的的矯正?
當然若是在這時期發現患者問題是骨骼結構大於牙齒排列,
那奉勸還是再等,
等青春期過後看是否要進行手術+齒列矯正?
針對第二個問題
上面已給了一部份答案
--等待。
等待最適合的時機。
那何謂最適合的時機?
除了一些將來可能會讓矯正變得更困難的牙齒錯位問題,
,或是牙弓發育不足等,
最好還是等所有的恆齒都替換完成,
這樣一次解決所有牙齒排列問題,
也避免父母出現第一個疑問那樣的誤解。
另外,
矯正常有要不要拔牙的問題,
等所有牙齒替換完成,
再決定該不該拔牙?應該拔那顆牙?會比較好判定。
更重要的是
患者人格特質更成熟,合作度更高,
矯正絕不是醫師自己的事,
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有患者的合作,
一個不合作、刷不乾淨,教他戴頭帽戴橡皮筋也不理你,
要他不要咬硬物也不聽,三天兩頭掉扣子或線跑出來刺到等,
這樣的矯正對醫師和患者都會是一場災難。
所以父母問我何時矯正比較好?
我會建議
等牙齒都換好,大約小六進國一
或是進高一都是不錯的時間。
因為一般矯正期約2~3年,
剛好避開將來國三或是高三要大考很忙的時間。
即使這時矯正尚未完成,應該也已經穩定不太會出狀況。
當然更大做矯正也沒關係,
可是等到大學或是工作,還是會有各式各樣的不方便。
還有生長可以給予的助力也會消失。
但世事都有兩面,無法一概而論,
若是考慮的是合作度及刷牙的清潔度,
那年紀大些一定是比較好的。
所以
當父母問我現在做矯正和以後做有沒有差別?
我也會開玩笑說
『最大的差別是現在你付錢,以後他付錢』。
不過
前面提到的例外
就是有牽涉到可能手術的案例,
一定要等青春期過後骨骼結構穩定比較恰當。
這樣一位患者,當然小一些做矯正會比骨骼成長穩定後要來的佔便宜,
因為長大後可能只能選擇拔牙來排列牙齒。
但是如果孩子的合作度不足,會很頭大,
因為醫師和父母永遠不可能完全幫忙刷牙,
面對每次來看診時髒兮兮的牙齒,
面對層出不窮的蛀牙,
如果剛好患者齒質又不佳,有齒質先天脫鈣的問題,
矯正不管對醫師父母或是患者都是一場災難,
如何安全過關,真是挑戰醫師的智慧。
後記:
寫完上一篇有關兒童牙齒處理的相關文章,
因為拉拉雜雜總是無法將心裡的想法表達得很完整,
又礙於文章篇幅越拖越長,只好暫停。
那時是2018年最後一天,心裡因為又有助理年後異動,
覺得很惆悵,也沒心情。
可是過了一個年,
總是覺得自己的文章沒有收尾,
掛在心中好不難過,
算了,
人生本就處處難過關關要過,
糾結甚麼呢?
還是先將這篇文章農曆年前還有點時間做個結尾,
也不枉費自己前面費了那麼多力氣,
希望看到這兩篇文章的朋友都能喜歡。
PS .若不喜歡趕快跳過就好,
但還是可以看看我對這些路過的朋友所給予
獨屬於2019年的祝福。
2018年過去就過去,好的壞的都說拜拜;
2019年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希望,
鼓起勇氣,再度敞開心懷,迎接一個充滿挑戰的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