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討論二:26歲女性。
其實這不是我的患者,只是剛好在農曆年後值班中
碰到的緊急處理案例。
患者是因為右上正門齒急性牙髓炎痛,
之前有補過一個很大的蛀牙洞,
應該是當時就已經有影響到牙神經,
可能症狀變嚴重到患者無法忍受,
才急忙找家診所處理一下。
臨床中這類型患者很多。
我總是奇怪,
怎麼會有人可以年紀輕輕就把牙齒搞得這樣糟?
還不會想去好好治療。
後來接觸各式各樣的患者越多後,
我越能理解他們的問題點。
---一開始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接著,
怕痛、怕麻煩、得過且過,鴕鳥心態,
最後,
真的是沒預算、花不起費用去處理了。
基本上牙齒在沒有正常照護的情形下,
會在很年輕就糟成這樣的,
多數起因於牙齒先天上的問題
---齒質鈣化不全。
這類型牙齒就算精心照護,
蛀牙率都比一般牙齒高。
多高呢?打個比方,
別人一天刷一次牙都比他們一天刷四次牙還OK 。
當然齒質鈣化不全就如我們談糖尿病、
高血壓、牙周病等這類問題,
其可能嚴重度的層次有很大差別,
所以希望大家看到這個名字不用過度去對號入座。
舉例 :
如果6歲齒才萌發出一半就已經出現有很大的蛀牙,
是患者清潔問題?還是牙齒本身瑕疵問題?
我想牙齒本身問題應該大於清潔問題。
以上兩照片為同一患者長期追蹤。
但若是牙齒本身已經不好,
又沒有正確的口腔照護知識和習慣,
那一定會增加問題的嚴重性。
患者常會說:
我一天刷好幾次牙也不吃糖,
為何每次檢查醫師還是說我有蛀牙?
那事出必有因--
首先你齒質一定不可能太好?
或者你刷牙並不到位?
或者醫師每次檢查後告知問題,
你並沒有真正面對並解決問題,
那問題如何會自行消失?
---再怎樣糟的牙齒只要有適當的照護,
早期面對問題,按時追蹤,定期更新,
絕不可能會在這樣年輕糟成這樣。
回歸這些點,
我發現會把牙齒弄得很嚴重的人,
除了先天牙齒的問題外,
更重要的是沒有後天適當的追蹤照護,
放任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到最後又礙於可能花一大筆費用更不敢去面對,
最後才會走進這條不歸路。
每次我看到這些案例,雖然明知不是我的患者,
還是會不由自主在心中構思
---如果這位患者我要處理該怎樣做最好呢?
注意喔!是我心中認為最好的方式,沒有妥協。
PS ,對於診所的學弟妹,我常鼓勵他們
--看每個患者都要用全口可以處理的方式去看,
特別是一些口內亂七八糟有考慮要做假牙的患者,
擬定治療計畫,可以做出第一、第二、第三等選項,
去跟患者說明分析,每種計劃的優缺點。
當然多數時候,
患者經常會礙於預算上的壓力,
無法選擇最好的方式。
也可能多數時候,
患者只是到處問問、比比價,‧‧‧
你會覺得很無力,覺得一直在做白工,
但是沒關係,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演練,
可以在下一個患者的案例中,
心中呈現更明朗、更為成熟的想法,
這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針對這位患者〈案例討論二〉,
我當下的想法如下:
PS‧當然這些想法也可能隨著牙齒治療中的狀態,
和患者接觸、了解患者需求、想法、預算等等,
而一再做修正。
口內假牙的製作,只要牽涉的範圍越廣,
所需預算越高時,那就如做房屋裝潢,
設計圖也可能會根據實際狀況去做變動的,
但大方向不會變。
治療計畫一:
牙齒排列亂常是齒質鈣化不全、牙周病患者,
對後續牙齒的清潔維護,增加許多變數。
對於假牙製作的品質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一個需要牽涉要許多不同治療方式才有可能完整的治療計劃中,
治療順序永遠要遵守以下大原則:
一般牙科治療〈如基本洗牙、蛀牙填補、根管、牙周狀況改善等〉
→矯正治療〈改變牙齒的排列方式會有助於後續牙齒的追蹤照護,
更重要是在後續有假牙膺復工作時,可提高假牙設計品質和美觀,
簡化假牙製作,甚至減少假牙顆數等〉
→美白療程〈若有需要,就出現在這個段落〉
→假牙膺復工作,永遠是最後的步驟。
→後續追蹤維護。
〈再好的治療也需要好的追蹤維護去延長它的成果,
如果有磨牙問題需要咬合板,
或是矯正過需要維持器,
建議所有膺復工作完成後再做,免得不合。〉
基於上述理由,
若是我建議這位患者,我會遵循以下方式:
1.先拔除所有無法保留的爛牙根。
變數:
有考慮將來植牙即拔即種的牙根,
可能會先處理保留。
將來矯正治療計劃中可能須暫時利用
來做矯正拉力的牙齒也會先暫時保留。
2.所有蛀牙和舊的補牙都必須重新整理過,
以確保在矯正過程不會有突然的疼痛
或是蛀牙讓我需停止矯正工作來處理。
3.開始矯正工作。
4. 若是患者下顎後牙將來考慮是植牙,
在矯正中途,下顎前方牙排列整齊時要先植牙,
等一段時間再接臨時假牙,
讓患者後牙的咬合關係可以確立。
5.後續其它膺復假牙工作。
治療計畫二、三等,
其實就是將全面完整的治療的項目,
根據患者預算逐次刪除。
另一項可以有效減低患者費用預算
就是落在將來膺復假牙的材質、製作方式、數量等。
當然,醫療也是很現實的,花甚麼費用得甚麼東西,
感覺也很殘酷。
後記:
上次提到案例一-
-想要做一付舒適美觀的活動假牙。
隨著治療的進行,
慢慢來分享箇中細節和患者反應,
相信對一些有需要做到類似活動假牙的朋友,
或者在決定如何做時?
也有可能得到一些啟發。
根據多年和患者交鋒的經驗,
我發現不管醫師如何仔細周到、
甚至不厭其煩的解釋,
患者似乎都聽懂了?
但有可能它只是糢糢糊糊的似懂非懂,
更慘的是他可能完全是狀況外,
因為他認為這是你醫師的責任,
既然交給你,你就有義務要做好,
等到接觸到成品,
一般會出現兩種反應
---1. 抱怨雖有,但至少會努力接受,
在一而再的調整、適應中,
又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
1〉終於接受並且適應,並且覺得還不錯。
→這是醫師願意看到最好的結果。
---2.〉醫師和患者都經歷了許多的時間去做調整,
患者也努力去適應,
但可能患者對假牙的期望值
和當初醫師所給予的說明理解上差距過大,
最後患者放棄繼續到診所做調整
〈醫師當然會鬆一口氣〉,
最後假牙又變成患者口袋中的收藏品。
---2.從患者一拿到假牙就是醫師災難的開始,
患者完全不願去理解、適應,
只是一直在抱怨。
每天開診就會發現患者無預警出現在診間,
醫師只好在看診空檔撥出少許時間,
將假牙東修修西調調,‧‧‧
好吧!回去再適應。
這樣的過程一直持續到患者不是終於接受,
就是終於放棄。
以前在報章上看過一則新聞
『有位低收入戶好不容易存了6萬元去做副活動假牙,
結果不如預期,憤而在那診所前自殺‧,‧‧‧』
←有點誇張,是吧?可以去Google,
就說明了活動假牙製作前對患者的心理建設和
事後的服務態度和調整功力非常重要。
特別是從來沒戴過活動或是全口假牙的人,
在開始要真正涉入牙齒治療前,
讓患者不要對未來假牙有過大的期望,
往往是將來成功的關鍵。
←因為心理上有了最壞的打算,反而感覺好像還好,
從而更願意去接受和適應,結果當然會比較好。
例如必須截肢装義肢的人,
從接受一雙不屬於自己的義肢,
到可以運用自如,
這中間所需經過的訓練和忍耐及接受,
正如同從未裝過活動或是全口假牙的人,
一夕間從固定式牙齒變成活動式須取下戴上,
進食時還會左右滑動,
會對齒槽骨黏膜產生磨擦力的義齒
可能都會要經歷相似過程。
在接受這位不做台中市老年補助假牙,
但也不願利用植牙患者的委託開始,
我隨時都在煩惱:
要如何讓患者可以在相對不利的口腔條件下
得到一副我自認為還不錯的假牙?
善用患者口內那些殘餘的牙齒是我們唯一的利點。
因為患者左上有5顆相連的舊牙橋,牙齒狀況不明,
考慮一拆除舊牙橋原有上顎的活動假牙即不能配戴,
在處理裡面牙齒的過程,
患者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變成『無齒之徒』,
別說進食,連基本美觀都是問題,
所以建議患者先印模做好臨時全口假牙,
只要一拆除舊牙橋
或是拔掉口內殘根等待傷口癒合期間,
或是不得不切斷口內殘餘牙齒做精密牙扣期間等等,
都能馬上擁有初步的全口假牙,
獲得暫時性的美觀和咀嚼功能。
另外就是讓患者可以先感受和適應一下
→何謂全口假牙?
當然,剛開始一定不可能舒服,
異物感會很重,好像口內塞滿東西,講話可能不靈活,
進食只能先從軟、少籤維、切成小塊的食物開始,
黏膜在適應初期也可能會有某些部份受到磨擦產生潰瘍,
須不停的做假牙調整→適應→調整,直至習慣。
還有也需教導患者改變咀嚼食物的方式
---兩側後牙同時使用,避免單側受力,
造成假牙和黏膜間的真空被破壞。
〈即使是永久性全口假牙還是要經過這些步驟和適應〉
只是先使用臨時性全口假牙可以提早讓患者經過親身感受,
了解自身條件限制下佩戴全口假牙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
有助於他決定是否要在製作永久性假牙時,
多花費用、時間,
同時利用殘餘牙齒加裝精密性牙扣,
或是植牙在某個必要位置來增加假牙的穩定和維持性。
---PS .很不幸,患者至今能堅持已見,絕不接受植牙。
但幸運的是,
患者的忍耐度和適應度在配戴臨時全口假牙時,尚佳。
PS .第2個案例只是臨床剛好看到有感而發,所以不會有續集。
但下次卻可以用幾個已經做好或是正在行中的案例,
來說明這些牽涉到很多術式的治療方式 ,應該很有趣。
另外,針對第一個案例,隨著治療的進行,
也能藉著臨床醫師和患者的互動,讓一些現階段可能會做到
活動或是全口假牙的朋友,有一些借鏡可以參考,
請大家再次耐心等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