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很慶幸自己的小孩一個已經大學,
一個也高二了,
不管現在的教育政策再變的如何奇怪?令人無所適從,
至少我們快要脫苦海,再也不是那隻白老鼠。
對於做了長久時間的白老鼠,
其實我還是弄不懂為何有一個國家的教育政策會像我們一樣,
變、變、變,真的是瞬息萬變啊!
你還沒弄清楚它時它又變了。
所以只要有機會,
我都會問問有準備就讀國高中小孩的媽媽患者,
他們是基於怎樣的理由來選擇或安排小孩學校,
還有他們對於現行教育制度的觀感如何?
真的只有我一個人弄不清楚嗎?
還是大家都是在瞎子摸象,
以萬變應萬變呢?
特別是前幾天報紙又出現了
12年國教免試草案未定 家長關切
自由時報 – 2012年3月3日 上午4:29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實施,屆時高中職入學將全面推動免試入學政策,‧‧市府教育局指出,目前草案研議中,
‧‧‧目前中投區高中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草案雖尚未定案,但主要精神已確定,各校招生原則上不採抽籤入學,屆時由學生選填志願入學,若某校招生數超額時,則採計積分成績比序入學。
教育局指出,目前規劃中的學生積分項目包括會考、競賽、體適能、品德等項目,約區分十種積分,讓報名學生依積分計算後比序入學。
12年國教免試比序 全家盟:大災難
- -自由時報 – 2012年3月25日 上午4:31
- 「十二年國教強調免試升學,結果不但大家都要採計國三會考成績,根本就是假免試!還要分十三項比高下,學生更苦了!」‧‧‧
- 「照官方版的十二年國教,學生不但要會讀書考試,還要體能好、證照多、英檢強、當班長…十八般武藝樣樣強,否則讀不到想讀的學校,簡直是台灣的大災難!」謝國清批評說:「號稱免試,卻不是真免試,即使沒有了基測,變相考試卻更多,就像是送走一個大魔鬼,卻湧入一群更猙獰的小鬼。」‧‧‧
全家盟要求廢除免試比序制,只要國中畢業,依學生的志願序及就近入學原則升學,遇超額就抽籤。
教長:盼家長了解 補習沒用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出席「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規劃座談會」時表示,免試入學參考比序,是希望各招生區以志願序、就近入學為優先,排除智育,體育與人文相關學科僅列門檻,希望家長了解「補習沒有用」。
3/30星期六下午孩子以前的數學老師帶小孩來看牙齒,
很久沒見,看到以前的小不點轉眼長的好高,
我問:幾年級了?
哇!哥哥已是國一生,妹妹也五年級。
因為他們夫妻二人都是小學老師,
對教育也有一番獨特見解,
雖然媽媽任教於中部小學,
但孩子一直隨著爸爸在嘉義縣山區的國小就讀,
直到去年才轉回台中。
我很好奇就問賴老師說:
『最近報紙講的免試入學是怎麼一回事?
又有什麼13項比序。
你有沒有特別為孩子選擇就讀的國中呢?
我聽很多人都說:現在的教育政策下去讀競爭激烈的學校比較吃虧,
你覺得呢?‧‧‧』
賴老師說其實這免試入學已講了兩年,
一直沒有定案,他們雖然也參予過許多研討會,
但也是霧煞煞的。
至於什麼是對孩子好或不好,
因為免試入學的政策中他人的人為因素太多,
也只能隨政策見招拆招了。
從我孩子進小學起,
教育政策就不斷的強調要讓孩子快快樂樂學習,
不能有太大的壓力。
但這麼多年下來,壓力真的減少了嗎?沒有。
反倒是孩子的抗壓性越來越低,
其實大家也明白如果放到世界的天平上去,
我們下一代的競爭力如何?大家必也心知肚明。
免試的精神是好的,
因為我們一直追著世界的潮流,
卻也忽略了民族性。
早年我們的升學競爭非常激烈,
大概只有1/2的人進大學,其他則轉往技職教育體系,
也更早進入社會大學。
到了前幾年,在政府刻意的政策下,
表面上我們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更普及了,
但也有了11分就可以上大學的紀錄出現。
表面上我們高學歷的量多了,但質呢?
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因為當時的升學窄門相較於美國的自由學風,
許多由國外負笈歸來的教育專家便一味的想將美國的學制移植到台灣,
殊不知美國的民族性和台灣大是不同。
美國人重視的是我學到了什麼?會做什麼?
美國的父母也不像台灣父母會幫孩子做那麼多,
他們在孩子小時非常疼愛,甚至是縱容,
但及至成長可以自立又會撒手不管,
兩個國家對孩子教育的觀念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唯有在那國家待過一陣子,
箇中曲折才能體會。
當年在美國工作,診所有一些年輕的男助理,
和他們聊天發現,他們孩子在國高中的一些行為,
在我們當時台灣人的眼光可謂是離經叛道,
但他們又似乎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他們常會完成高中學業因為父母經濟上不支援,
出來工作存錢,在工作一個段落會因為工作上的需要,
或終於了解了自己的方向再去上大學,
上大學也不一定會去名校,
有可能只選擇了社區大學修學分,
還有一些人大學讀讀停停,
最後一年再到有名的大學完成學位等等。
再過幾年因為姪女在美國修習的就是有關教育方面的學位,
有一次談到美國是快樂學習這類話題,
他說:錯了。美國中上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比我們更積極,
經過這麼多年他們也發現快樂學不了什麼東西,
他們也發現許多亞裔家庭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肯馬虎,
所以都表現的很好。所以他們也開始會補習等等,‧‧
學校也認為該增加更多考試,
增加學生的壓力,以提高競爭力,
以免都被亞裔比下去呢。
所以在台灣重視學歷的社會觀念下,
免試真能減少孩子的壓力嗎?
其實看看那些教育高層人士,
有多少人的孩子國高中並非在台灣讀的,
因為他們或者也不相信台灣的學習環境吧?
我有一個目前就讀國一的患者告訴我:
現在從一年級每天的小考週考更多更不能忽視,
因為全部要計算,
還有聽學長說以前可以痛快玩兩年,
只要本事夠,最後一年再來衝刺也可以,現在可不行。
再者,如果真是不管體育音樂美術等全部加計,
對於弱勢沒有經濟可以從小學琴學英語學東學西的孩子似乎也很不公平,
還有我們真的相信每個老師在評分都很公平沒有個人因素嗎?
諸如此類都是讓父母不相信的地方。
要全面免試前這些疑點都必須讓民眾了解釐清才是啊!
還有現在教育政策一直要打掉明星學校的迷思,
乍看之下似乎是正確的路,
但人生本就是一場競爭,
如果沒有目標,除少數所謂的真正的先知先覺,
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失去了往前跑的動力。
任何國家都有最高學府,是讓孩子在學習過程全力想要到達的高塔,
不一定能走到那裡,但可以成為學習的一種驕傲與獎賞,
如果這些都沒有了,那要用什麼做學習動力。
到了這麼老的年紀,我也深深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我也常跟先生說:會讀書的人都不會賺錢,
因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但更可怕的是眼高手低的人,
明明什麼都不會卻頂者高學歷又放不下身段真正的學習做事,
但我們現在的教育卻好像是愚民政策,
好像小時候國語課本讀的蟋蟀唱歌的故事。
我們都跟孩子說不要有壓力,快樂就好。
可是等他們長大,走到外面的世界,
發現外面的人都又強又兇狠,吃人也不吐骨頭,
才驚覺爸爸媽媽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