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

  最後決定一個政策走向的人,到底肩負了多大的歷史責任,

  他或他們真得清楚了解嗎?

  不然為何常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悖離多數人民意願的政策

  一而再、在而三的出現呢?

  就好比我們最基本的教育政策好了,

  教育部長傾聽了家長、孩子的心聲了嗎?

  以前有句俗話說:自己的糖果或者就是別人的毒藥。

  這話一點都不假。

  我現在能這樣說:是因為終於我的孩子通過層層試驗,

  快要脫苦海了。什麼樣的苦海呢?

  不知要如何配合政策的走向,替自己走一條對的路。

 

但昨天2011.10.30看了自由頭版新聞

 

國是峰會// 學生代表 一面倒要聯考

兒少政策大聲說!來自全國各地44位兒少代表昨參與兒少國是高峰會議,結論將在11月19日全國大會上交給馬英九總統。(記者楊久瑩攝)

〔記者楊久瑩、林曉雲/台北報導〕儘管政府希望透過免試升學等多元管道讓孩子快樂學習,但是國內青少年並不領情!昨天第一屆兒少國是高峰會議上,四十四位與會學生代表一面倒主張要考試升學,強調聯考才是最公平的制度,對力推免試升學的教育部投下了反對票。

考試最公平 反對免試升學

‧‧‧‧‧

學習非賭注 質疑次長言論

‧‧‧‧‧

家長聯盟:誰願意當白老鼠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兒少國是高峰會議的決議,反映了民間對官方版十二年國教的不信任,教育部戴著「因地制宜」的大帽子,要各地方自訂一套,屆時一定會各吹各的調,搞得天下大亂。每一屆國中生都有二十多萬人,誰願意當白老鼠?

 

其實從我第一個小孩入小學以來,

這12年間]我從來沒有弄清楚『現行的教育政策是什麼?』

每次聽老師、其他家長,或者在診間和患者閒聊,

大家除了一頭霧水,多數是罵聲連連,

很少有人真得了解政府倒底要給小孩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環境?

持續的、還是朝令夕改的,也就是換個教育部長就換一套理念。

真的是快樂的、沒有負擔的嗎?

 

我女兒剛上小學時,學校提倡所謂的建構式數學,

因為孩子的阿姨也是資深的國小老師,教數學尤其是她的強項,

所以孩子從小的啟發教育自然是阿姨負責,

因為提早教育的結果小孩進小學的數學一直不錯,

剛開始她常會奇怪演算的結果是對的,

老師卻改錯,

因為建構式數學強調的是『演算過程』,

是學習美國人的方式。

〈我們以前剛去美國超商買東西都會覺得美國人真笨,

例如買32元,你給100元,我們是直接加減,

他們找錢的時候,

一定要買32元、33、34、35這樣一路計算到100元將錢點給你,

剛開始我真得很不習慣,不過我哥哥說:這就是電算機的原理。

是他們比較聰明,我們比較投機取巧〉

所以囉!阿姨為了在女兒的小腦袋區分清楚,

就告訴他『在家可以用聰明數學:去學校一定要用笨笨數學才能拿100分』

還好小孩的適應力真是驚人,從來沒有弄錯過。

 

更離譜的是那時提倡教科書不再統一用國立編譯館,

由各大書商招標,

大家認為學校決定交科書的標準

是由內容需要取勝,還是從可以取得回扣多少取勝呢?

Who knows?

我只知道我女兒小學六年共換了三種不同版本的教科書,

康軒版?仁林版?不同的科目又是不同書商的版本,

真不知道為何教育有其一致性,

即便要雨露均霑,讓各個書商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

但至少對同一批孩子同一個科目,

理應用同一版本不是比較有學習的一貫性嗎?

真不校長在想什麼?

就如這次的新聞內容所言: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兒少國是高峰會議的決議,反映了民間對官方版十二年國教的不信任,教育部戴著「因地制宜」的大帽子,要各地方自訂一套,屆時一定會各吹各的調,搞得天下大亂

 

每次學期開始拿到書,薄薄的幾頁沒3分鐘就翻完了。

記得喔!每個家長早就買了配合這版本的各種補充教材和學習卷,

〈書商其實賺的是這一票〉

還記得當時也有家長憤而投書在報上說:

小康之家一個孩子 讀小學學費或者只繳了一兩千元,

買參考書大約要花3、4千元。

 

以前我自己讀小學時用的是國立編譯館的舊教材,

書本內容該有的都有,必要時只要再買一兩本參考書〈但也只限於高年級〉,

哪像我女兒一年級的課本沒幾個字,其他敬請自我補充。

更扯的是,因為每兩年換一個版本,

每個版本對對學習項目的編排各家有各家的主張,

學校招標時根本沒有考慮學習的一致性,

以至於發生自然科目一二年級學習的項目三四年級又重學一次,

更慘的是

他們六年級畢業時數學因為這樣有些單元沒有學到,

和國中無法接軌,

好的老師還會為他們補課,

聽孩子說有些班級不負責任的老師就叫學生自行設法了。

  教育部一直強調快樂學習,

不要給孩子壓力,不要競爭,

要強調孩子的自信心,

口號喊的這麼響,

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們教出了什麼樣的小孩,

孩子的壓力真得減輕了嗎?他們快樂嗎?

就如新聞內容中:

與會學生幾乎一面倒贊成以考試定終身,多數學生代表認為,他們真正在乎的是公平,因為即使升學不考試,將來進入社會還是要考試、要競爭。大人主張的免試或多元升學制度只有讓學生負擔變得更多、顧慮也更多,更不快樂。

我看了這些與會孩子的言論,

真得想替他們喝采。

記的以前參加學校班親會時,

就有家長說過:我覺得不是孩子有問題,是家長該被教育。

孩子對壓力的承受和調適能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是大人太保護,反而扼殺了他們的成長空間。

 

其實真正好的教育政策除了適得其所,就是公平,

公平有兩種:齊頭式公平和立足點的公平。

也可以說

  我們要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公平或某一部分人的公平?

               是真的公平還是假的公平?

大家都知道根本沒有真正的公平?

即使用免試?

標準在哪裡?

少數孩子或者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而能堅持,

但多數人從小到大一路孜孜不倦的學習,為哪樁?

難道不是將來更好的就業空間嗎?

有人自願要去做泰勞、菲傭或者清潔工嗎?

誰不想成為馬英九之流或者友達老總之流,

做泰勞、菲傭或者清潔工之流的人是他們沒有能力或者是他們沒有機會呢?

社會本來就要競爭,

社會是團體,即便中共的共產主義講究是人民的公平,

但走到最後,為何會造就了今日大陸也形成另一種資本主義的競爭呢?

如果我的努力不能讓我自己或我的家人更好,

我為何要努力?

如果權力傾軋的結果不是讓我可以坐上胡錦濤的位置,

可以有機會定別人的生死,

為何要費盡心力的往上爬呢?

 

但考試制度至少讓沒錢沒勢沒背景的人有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現在所謂的多元入學、免試等等,

多了很多人為、個人喜好的因素,

試問一個人從小家境優渥,

他接受各種才藝、學習訓練的機會是弊多於家庭背景不好的孩子,

試問一個長相不討人喜歡或拙於言辭的人,

他可能很聰明,但在口試那關可能就被刷掉了,

我常想在免試和多元入學的時代,

還會有陳水扁或李遠哲這種人出現嗎?

難怪以前讀歷史寫道魏晉南北朝推行舉薦制度,

長期實行的結果造成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

我真不知道教育部還要玩弄這些教育政策到何時?

國外實行很好的制度不見得適用於我們,

因為民族性差太多了。

還有大家可以去查查看歷來的教育部長,

有幾個人的孩子是在台灣這種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下接受完完整教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ouhder 的頭像
    youhder

    祐德牙醫診所

    youh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