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提供及撰寫者
-------祐德牙醫診所
魏大鈞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曾任林口長庚醫院牙科部醫師
台灣植牙醫學會植牙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專科醫師
BCR(bonding ceramic restoration)陶瓷黏著復型物
經過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導致齒質結構不若健康牙齒完整,
即便在正常咬力之下也容易出現裂痕甚至斷裂。
以上為根管治療後只單純填補,未做任何形式牙套,
最後在臨床出現牙齒斷裂,終至須拔牙的案例。
為了降低牙齒斷裂或是裂痕的風險,給予術後贋復物保護是刻不容緩。
傳統上的方式是將牙齒整圈磨小,
製作金屬燒附瓷牙冠(或金屬牙冠),
犧牲掉的齒質比較多,而琺瑯質也完全被移除。
會需做根管治療的牙齒通常都有大範圍的蛀牙,治療完成後仍需放置根管加強釘
並以複合樹脂或其他材質的填補物復形。
為避免牙齒在咀嚼過程因牙齒強度變弱而斷裂,會建議填補後仍需製作牙套保護。
傳統方式是需要將牙齒外圈修磨,形成一個約2~6度的傾斜度平行面,
製作的牙套材質可使用不同等級的金屬、金屬燒附瓷或是全部瓷等。
[陶瓷黏著復型物]以較少的修磨量製作贋復物,保留更多牙齒結構(琺瑯質),
而陶瓷贋復物也不會有假牙金屬邊緣變色問題。
[陶瓷黏著復型物]以化學性(酸蝕)及物理性(噴砂)鍵結方式增加黏著力,
當陶瓷與齒質緊密黏著後,也同時將陶瓷可承受的壓力提高,
同時也能讓牙齒齒裂的風險降低。
[陶瓷黏著復型物]也適合針對
1.大範圍齲齒2.大範圍填補物脫落3.齒裂症狀牙齒進行修復
以下為實際案例介紹:
Case1 陶瓷嵌體修復經根管治療的臼齒。
Case2陶瓷嵌體修復大範圍齲齒,避免修磨過多齒質,避免齒裂。
Case3陶瓷嵌體修復大範圍齲齒,避免修磨過多齒質,避免齒裂
Case4陶瓷嵌體修復經根管治療的臼齒
Case5大範圍銀粉填補以及近心位置齒裂,以陶瓷嵌體修復
後記:
長久以來都是我獨自經營這個部落格,
也一直邀請診所各位醫師一起分享他們在看診過程的心得
和一些自己對看診的體驗和想法,可能大家都太忙了,
一直無法如願。
非常高興魏大鈞醫師將他已經持續製作觀察超過3年以上的
BCR(bonding ceramic restoration)陶瓷黏著復型物的心得提出,
趕快在第一時間PO出來分享朋友。
我們診所共有10位醫師都是非常nice、sweet、各有專長的全方位醫師,
不同於連鎖診所醫師的流動性,我們是以診所分享狀態存在,
所以大家都是診所的老闆,正因為這樣,所以醫師的穩定性很高,
對患者都是以希望能長期合作的家庭醫師心態去對待。
所以每次有朋友因為看到部落格就來電要指定我看診,
我都會希望能轉介給這些更充滿熱情、
一直不停在自己牙科專業求進步、不斷的再充電的年輕醫師們。
他們沒有在參與部落格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
可能是他們認為會麻煩我,
或是他們是在自己私人的領域以其他形式去參予。
不過終於有了魏醫師的參予,真高興。
魏醫師在診所患者評價很高,有他固定一票支持者,
也不停的在上課,嘗試新的做法。
牙科是一門隨時在進步的行業,特別是機器和材料的進步,
所以我常開玩笑說:
不同診所的成本其實會跟它對診所材料、機器投資態度不同,
而有天差地遠的差別。
今日的牙科發展有兩個主軸
1.更為保守。2.金屬退出口腔。
正因為這兩個觀念,大家會發現,
以前常看到的銀粉填補物慢慢由口腔消失,被複合樹脂材料所取代。
其實根據臨床操作和長久的觀察,
我也要老實的說:
銀粉填補物在某些形態的蛀牙,
不只雙面大面積蛀牙窩洞填補型態更容易達到更好的接觸關係,
在磨耗度高的位置強度也遠勝於複合樹脂填補材,
但在許多人對銀粉材料的疑慮下,
也同時因為現今人們對美觀的要求更為執著,
更重要的是複合樹脂填補材相較於銀粉填補材不需破壞更多牙齒,‧‧
基於這些理由讓複合樹脂填補材在牙科填補材的發展中,
幾乎取代了傳統的銀粉填補材。
同樣的,全瓷牙冠的發展也是相同道理。
現在又有
BCR(bonding ceramic restoration)陶瓷黏著復型物觀念被提出來,
其實簡單的說它是由以前的Facing〈陶瓷鑲面、或稱美容貼片〉
一直發展出來,觀念也是由前面那兩個主軸衍生。
患者覺得自己前牙牙面不管是形態或是顏色不好看,
顏色不好看的程度用保守性的冷光美白又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型態又無法單純修整一些牙齒去達到改善,
或是用複合樹脂填補又苦於常會因喝茶咖啡變色或是因咬合力脫落等,
又不想破壞太多牙齒,
所以可以磨比較少的牙齒貼片比需要磨更多牙齒的全牙套被選擇,
但以前這些是運用於咬合力比較少的前牙,
隨著牙科黏著劑的進步,
人們會思考在某些齒質強度尚稱完整
或是牙冠過短維持力差的後牙臼齒位置,
即便咬合力很強,但藉著牙科黏著劑強度和黏性的進步,
我們是否能把前牙貼片少磨一些的觀念
也引用到後牙以前只能選擇做全牙冠的地方??
當然你的情況是否這是最好的選擇?還是要經醫師的臨床檢查給予建議。
就如患者常問我『植牙就一定最好嗎?』
我給的回答永遠是
『要看個人情況,還有就是讓你的治療方式能多一個選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