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發現換牙期中的小孩有牙齒排列不整的問題,
常會很緊張帶到診所問是否要開始矯正治療?
其實多數在換牙期中的牙齒排列問題,
並不鼓勵馬上就去做矯正,
因為尚有部分牙齒未曾替換萌出,
即便已經出現有牙齒排列不整或甚至有暴牙或漏斗等的問題,
第一如果貿然進去做矯正,
要如何正確的判斷拔牙或不拔牙?
還有有些骨頭生長差異的問題也不是當下能看得出。
再加上孩子年紀小通常意願不強,
而且合作度不高、口腔衛生不好,
在臨床很難取得患者充分的合作,
不只蛀牙率增加,
如果又一邊排牙齒,牙齒又一邊換牙,
可是換牙到一半可能又有一兩顆不肯順利換出來,
要開刀進去拉也要看條件,
有了這些不確定因素,
不只增加了矯正期的時間,
無形中也增加了蛀牙的機會。
當然,
臨床上對於在換牙期出現一些牙齒排列不整的現象,
有時醫師也會建議先做一部分矯正,
先將當下問題改正,
期望這樣做可以使日後矯正難度降低,
而且藉著這樣的治療,
有可能也可以使患者避掉將來須要做矯正的機會。
但因為孩子換牙期從6歲至12歲,牙齒是慢慢替換出來,
在進行第一階段的矯正完成後〈通常不建議矯正時間超過一年〉,
須要將矯正器拆除觀察,
等所有牙齒都替換後,
再視當時狀況評估是否須進行第二階段矯正?
因為分兩次,費用加總起來一定比一次治療來的高。
而且第一次排列整齊的部分牙齒
也有可能因其它牙齒萌出空間不夠又被推擠而歪掉,
雖然醫師治療前基本上都充分說明,
但臨床發現其實許多父母並不是很懂。
因為我就碰過好幾次患者家長或是
患者本人抱怨以前做過矯正但都沒效,牙齒一樣亂。
詳問之下,問題都出在太小去做,
但家長或患者不清楚或以為這樣就是矯正完成了,
因為也付不少錢啊!
更慘的是也看過許多太早進入矯正,
可能是醫師和患者彼此間認知不同有了誤會,
結果矯正器戴在口內時間太長,
加上患者年紀小合作度不好刷不乾淨,
造成牙齒表面脫鈣嚴重,不只現階段蛀牙一堆,
以後也可能因牙面脫鈣補都補不完患者的蛀牙。
以上是一個經過8年的追蹤案例,
患者本來牙齒就不好,在做矯正期間又沒控制好蛀牙,
目前已經成年 ,幾乎所有牙齒都壞光了,只能用假牙來彌補,
面對這樣一位患者,我想所有醫師都該省思,
治療的出發點是否以患者最佳利益為最高遵循原則,
當然,我也很遺憾患者當年沒有聽我的話,
所以才說『先生緣、主人福』。
但也不是所有的牙齒排列等等矯正問題都建議完全換完牙後再處理,
到底哪些該先處理?哪些可以觀察並等待?
當然還是需帶到牙醫診所經由專業的判定再決定。
這其中最常碰到的就是
兒童換牙期出現單一或二顆前牙錯咬,
盡快改善兒童混合齒列期前牙錯咬,
對於日後的矯正其實有很大的幫助。
看似簡單的工作,若是錯過了這關鍵時期,
以後等牙齒長穩了,
即便還是可以以矯正的方式來排列牙齒改善咬合,
但不只矯正難度可能會增加,
而且因為齒列矯正的原理是利用一些矯正器裝置
黏著在牙齒的牙冠部分,
再利用各種Size的鋼線或彈性線來引導並移動牙齒至適當的位置,
根據力學原理唯有施力在牙齒支點位置,
方能得到整體移動〈Body movement〉,
但在臨床這根本是可能達到的結果,
因為牙齒正常有2/3是埋在牙齒齒槽床骨中,
我們僅能施力在牙冠位置,
牙齒的移動經常是以傾斜再立正的方式來達成我們所需的移動。
也就是說,
若是能在牙齒開始萌發發生錯咬的情況就將其改正,
那它的牙根會在正確位置完成,
將來再發生復位〈Relapse〉的可能就很少,
但若等到牙根完成再來移動,
特別是這種錯咬,矯正完成後非常容易發生變動。
前牙錯咬未及時改正。
成年後進行矯正會使矯正困難度增加,患者也不舒服,
而且牙齒排平後,要改善牙冠角度要花更多時間,
以後生變動機會也增加。
在兒童換牙期出現前牙錯咬時,
若是在適當時機使用簡單的斜面咬合板,
百分之90以上的錯咬改正都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只費用少,時間短,
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將來牙齒因排列不整做矯正最惱人的牙冠翹翹問題。
所以當孩子出現類似問題別忘了及早帶至牙科檢查,
看是否可以提前做一些處置,以減少將來矯正治療的難度。
《實例一》
當前牙發生錯咬,利用簡單的斜面咬合板裝置,
約一個月就能有不錯的效果,以上是實際例子,
沒有再進行任何矯正治療,因為牙齒本身排列空間夠,
經長期追蹤發現牙齒排列的不錯。
《實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