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診時常會碰到許多不合作的小患者,
但除非是很小的小孩〈小於2歲〉,
又不得不看〈因為牙痛或意外撞到牙齒等等〉,
基本上我不喜歡用強迫的手段幫這些孩子看牙齒,
因為在這種孩子掙扎哭鬧,
需要動用到大家七手八腳去壓制的狀態下,
想要做好治療是不太可能的。
在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我一直覺得只要是這個孩子是可以溝通,
願意聽你說話,花一些時間是可以讓他合作的。
所以我一直強調不只是要幫孩子看牙齒,
而是要教育他們學習如何讓醫師幫他們看牙齒,
讓他們了解為什麼必須要來看牙齒,
醫師的角色是幫他們解決疼痛,
而不是讓他們疼痛。
在這個前提下,
我覺得父母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面對一個哭鬧不休、或是非常恐懼看牙的初診小病人時,
我會先和父母溝通一下,
試著了解父母的態度。
父母的態度若是很放縱、根本不當一回事、亦或過於寵溺保護或擔心,
對我們幫孩子看牙是很大的阻力。
若是父母態度是堅定、是信任醫師、是支持、是理解的,
不管這個孩子剛開始有多不合作、多畏懼,
基本上假以時日,還是可以將他訓練成一個非常合作的小病人。
看小病人的方式綜合來說只有簡單的四個字,
不是『威脅』、就是『利誘』,
但如何把這四個字用的爐火純青,就要看醫師個人的功力,
也要看父母給不給我們這張牌。
怎麼說呢?
對一個非常小的患者〈小於2歲〉,因為他根本聽不懂你說的話,
奉勸父母從小就多注意牙齒,
現在政府健保中『5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可以免費塗氟』,
最大立意就是希望父母可以早點帶孩子到牙科診所檢查,
讓父母了解孩子的齒質狀況,藉著及早注意,避免更進一步的問題發生,
塗氟即便孩子很小哭鬧,因為時間短,抓一下就好,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即便有一些小蛀牙,處理也容易。
也就是說這年紀的孩子看牙,多數還是要用強迫的方式,
所以盡量避免讓孩子的蛀牙太嚴重,而必須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溝通,那醫師會希望父母可以信任醫師,
給予醫師充分的時間去誘導患者,
讓醫師和小患者間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係。
因為我常碰到孩子一進到診間就哭鬧不休,
在這種情形下看牙其實非常危險,
即便用抓的也做不好。
所以我們通常會試著先做『初步溝通』,
測試這孩子可以忍受到什麼程度?
PS ‧我們對於牙痛的小患者,至少要先照X光片,除了是診斷的必要外,
更重要的是藉著這個動作看患者的合作程度。
平心而論,許多大人都很畏懼看牙齒了,何況是孩子。
將心比心,本來就該給他時間去適應。
但有時父母會以為我們拖時間,想多蓋健保卡,
殊不知第一次本就該做最簡單的工作,
盡量沒有痛感、沒有侵略性的,讓孩子對我們先有好印象。
接著請父母回家,在等待下次看診的期間,
可以藉著任何形式,如講故事、看故事書、看DVD等,
讓孩子對看牙先有初步的認識,巧虎的看牙齒故事就非常好,幫了我們不少忙。
這段時間父母盡量可以幫孩子刷牙,
因為口腔是非常私密性的,有許多孩子很排斥醫師將器械放進他的口腔,
就如許多小孩子剪頭髮也會哭、幫他脫衣服也會哭,因為他覺得被侵犯了。
父母利用幫孩子刷牙時,
除了可以藉這機會先讓他有些心理建設,如讓他看蛀牙黑黑的地方,
告訴他那些蛀牙蟲把牙齒咬個大洞洞,我們要去請牙醫叔叔阿姨把蟲抓起來等等。
另外藉著父母刷牙也可讓孩子先習慣有人把東西伸到他嘴裡。
除此之外,如果小孩已經唸幼稚園或小學,
老師也是很好的一張牌,我會先請父母讓老師跟孩子約定,
如果他有好好看牙,可以蓋好寶寶等形式上的獎勵等等。
這些準備工作如果做個足夠,
再加上醫師臨場的經驗技術,不要讓孩子產生太大的不適感,
基本上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看牙經驗,也可以建立他看牙的信心。
只要孩子看牙時表現的好,一些事後的鼓勵,
不管是小禮物或是口頭的稱讚,一定不能吝嗇,
小孩有時比大人還好呼巄,一個氣球或一張貼紙就能讓他乖乖聽話,
當然前提是他可以信任你。
但如果孩子已經牙痛了才來看牙,
自然要先解決他的疼痛,
才能再像上面所說的按部就班建立彼此良好的醫病關係。
這時就要分兩方面來看了。
一‧如果小患者只是害怕,但可以溝通‧‧‧
那我們會先用孩子可以理解接受的語言方式讓他了解醫師為甚麼要幫他看牙?
會如何幫他看牙?
兒童牙科內非常強調的就是『Tell、Show 、Do』‧‧先告訴他、示範給他看、才可以做。
在看診過程中試著用言語讓他轉移注意力,
在看診後給予適當的鼓勵,
和孩子預約下一次的『約會』。
二‧如果小患者很害怕,完全無法溝通‧‧‧
為了在第一時間解決小患者的疼痛,可是患者很害怕、一直拳打腳踢,
根本無法溝通,有時一些強迫的手段是必要的。
當然,這些必要的強迫手段如動用助理來壓手腳一定要先取得父母的同意和理解。
更多時候我會請父母自己抓。在我的經驗,我都會告知父母,
如果真的要抓才能看牙,那就不能心軟,因為既然已經用了強迫手段,
我們就必須在最迅速的時間作完治療,
要抓不抓,不僅醫師無法好好工作,反而更危險,因為沒抓緊,
小患者掙扎起來好像一隻力大無窮的小野獸,很容易弄傷自己。
之前有患者的父母抱怨醫師、助理小姐在看小病人時態度不好,會罵患者、很兇,
經過我事後的了解,覺得實在冤枉了醫師、助理。
因為孩子完全不能合作,
他們其實只是運用了我前面提到的『 講理或利誘不成,就只好威脅』
『 威脅』也是兒童牙科內提到的一種手段。
我記得以前看書提到『Hand and Mouth』,
也就是說碰到不願聽你說話的小患者,醫師會用手蒙住小病人的嘴巴,
用威脅的口氣在患者耳邊小聲恐嚇他合作。
當然,隨著現在孩子生的少,父母幾乎都寵上天,我已經很難得會用這種方法了。
現在我都跟患者說:如果你自己不看牙是你自己難過,醫師也不會痛、爸媽也不會痛啊!
父母也是一樣,本來就該給孩子責任,如果他自己都不能合作看牙,
牙痛是他自己的選擇,根本不用為他費心,等他痛得受不了,就會合作看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重視孩子牙齒保健的父母,
如果你想讓孩子很自然的接受看牙齒這件事,
父母應該盡到什麼責任呢?
1. 盡量從小就定期帶他檢查牙齒,讓看牙齒變成是一件例行性的工作。
這樣也可以避免孩子有嚴重的蛀牙發生,增加看牙的痛苦而恐懼看牙。
2. 在看牙前先在家給予教育、和適當的心理建設。
3. 給予醫師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我們在看診時,常會碰到父母在看牙時自作主張跟孩子說:醫師不會用這個?不會用那個等等,
或是說不會打針、不會痛等字眼。
其實這些都是父母該避免的,因為醫師如果沒有工具怎麼做?
應該是醫師主導患者,而不是患者主導醫師工作。
但絕不要在小患者面前提到『針』和『血』兩個字,因為會激化他的情緒。
不過如果小患者問我會不會痛?我絕不會說:「不會!」
因為不可能嘛!我會說:「會有一點點痛,但你會忍耐。」
從這裡可以知道,絕對不能跟患者說謊話,說到就要做到。
3. 對於好的看牙行為,事後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回饋。
但對於不好的看牙行為,要讓孩子清楚知道,
你絕對是和醫師站在同一邊,支持醫師所有作法。
現在的孩子很聰明,會看父母態度。
因為我們也不能罵也不能打,只能哄。
我之前看過一個3歲的小男孩,剛開始父母像沒事人站在一邊,
只有我一個人唱獨角戲。那小男孩根本不甩我,有理講不清,
連好好坐下來聽你說話都不肯。試了許多方法都不行,
最後我把爸爸帶到一邊告訴他:我看有的爸爸很有威嚴,
跟小孩說不准哭,孩子眼淚馬上收回去,
‧‧‧如果你不能節制你的孩子,讓他知道這件事非做不可,
你可能要求助於『全身麻醉』看牙了。
後來爸爸把孩子帶到外面一番‧‧‧,孩子再進來就好很多,至少可以聽我說話。
當然最後我們很順利把所有蛀牙都補得很完善。
我女兒國中是五五權資優班,
一開學就發生有家長不同意老師作法,連溝通都沒有就一狀告到教育局。
第一次班親會時,我記得有位媽媽獎的話很好,我一直謹記在心,
在日後兩位小孩的求學過程給予老師最大的信任。
她說:不是孩子該被教育,是家長該被教育。
的確,在少子化的今天,我們已經跟孩子講了太多理,
不管是老師或醫師都一樣。教育小孩或幫一個小孩看牙,
又不是愉快的事,如果父母在不給予充分的支持,在手上無牌的情況下,
這一場牌戲如何玩下去?一定是輸家嘛!
1. 如果你的孩子很『淺腹』‧‧用台語唸,看牙前避免進食,以防止嘔吐。
2. 如果醫師有打麻藥,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要咬嘴唇,免得孩子覺得咬的好玩,事後嘴唇腫起來。
如果真的腫了也不要驚慌,可以冰敷和用口內膏處理。幾天就好了。
3. 做完根管治療的乳牙奉勸用乳兒牙套保護起來,
免得一下子填補物掉了或裂了,白忙一場,還會影響到日後成人齒的排列,得不償失。
4. 如果蛀牙率很高,或是很容易塞牙縫產生牙縫蛀牙,建議在尚未影響到牙神經前,
就先以乳兒牙套來保護。因為乳牙因型態關係,加上小孩通常合作度不高,
牙縫蛀牙的填補失敗率很高。反覆幾次就變成根管治療,還是要戴不鏽鋼牙套。
不僅增加孩子看牙痛苦,浪費父母時間,牙齒也比較容易再出問題。
5. 盡量避免有長膿包的情形發生,因為即使治療後的再犯率很高。也就是說,
一個蛀牙如果有很大的機會影響到神經,在成人身上我會寧可等症狀出來再去進行根管治療;
但在乳牙我就會直接先做根管治療。
因為乳牙是會替換的牙齒,它的牙根因為一直在吸收狀態,
根管治療時無法量長度做得很精確,如果化膿或有膿包,
很難清除的很乾淨,根管治療的失敗率很高。
6. 預防勝於治療,永遠不會錯的。所以記得定期帶孩子檢查牙齒。
乳兒不鏽鋼牙套適用於高蛀牙率、牙縫蛀牙、或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保護。
上顎蛀牙處理前 下顎蛀牙處理前
上顎蛀牙處理後 下顎蛀牙處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