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出生在刻苦的公教人員家庭,自小安分守己,努力讀書,
只求將來能靠著一技之長安身立命,從來沒想到有一天要時刻為雇請員工而傷透腦筋。
老一輩都說『會讀書的小孩好生,會做生意的孩子難生。』我深有同感。
我更認同,管理人才是最難得的。
這種天份絕不是讀遍了管理的理論,並照本宣科就能得到成果。
所以,開業20幾年來,從一個助理請到現在十幾位助理,我還是深陷在這個迷障走不出來。
那天幫翁醫師的夫人看診,談到最近助理難尋,年輕人不喜這類辛苦的工作。
翁夫人說:她跟翁醫師都說下輩子希望再也不從事需要請人的工作。
哈!真是一語道中我的心聲。
回想剛開業時,只請一位助理,在新舊助理交接時難免也會碰到青黃不接的窘境,
但當時診所只有先生和自己,許多事都能將就。
悽慘的時候,自己接電話,自己洗器械,反正事情總有解決的時候。
以前的患者比較可愛,看到我們忙不過來,還會主動幫忙接電話,
有時我在看小朋友需要人吸口水或壓舌頭,就請媽媽來幫忙,
這些媽媽比助理還厲害,一點就通。
因為這樣,每次都想不然多請一個助理,那助理離職時比較有人好替手。
但問題是,常常是人算不如天算,要嘛!來,一起來!要嘛!走,又一窩蜂的走。
好像是潮流一樣,防不勝防。
最近好像又面臨一次這樣的危機,
驀然想起,民國八十九年到九十年代竹科正火紅時,
也是許多工作做的穩穩的助理轉職要去竹科上班,
追求更好的薪資和夢想,
當然,在那樣電視報紙天天宣染
似乎你一進到竹科就能一步登天、點石成金、、的氛圍下,
哪個年輕人耐煩來做這種需要一步一腳印,勤勤懇懇學習的醫護工作呢?
自然是找不到人了。
多的是應徵者信誓旦旦說會來試用,
結果第二天音訊邈然,
那時我走在街上,也會想『滿街這麼多人,怎麼找不到一個要來工作的人呢?』
物換星移,經歷了幾次金融風暴,有一段時間工作比較難找,總算稍有改善。
最近或者是網路發達,每個人都想去網路賣東西,每個人都想做保險、仲介業,
每個人都想從事公職,每個人都夢想朝九晚五、週休二日、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的確是有無限可能,
但更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充實自己?武裝自己?
一味的追高,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在最近多次應徵助理的經驗中,
我最不能苟同現今年輕人應徵的心態就是『不肯對別人誠實,不肯對自己誠實』
不管這個社會變得有多多采多姿、有多進步,我覺得唯一不能被放棄的就是『誠實』。
面試的時候我總是對滿心承諾會來工作的面試者說:
如果臨時改變主意,請給我一個電話。如果不好意思,傳個簡訊也可以。
但這樣簡單的要求能做到的沒幾個。
更離譜的是,許多主動投了應徵信函,也電話信函聯絡過,甚至是自己來電約了要面試的應徵者,
卻一再讓我等不到人,如果是一兩個也就罷了,現在反而是準時前來的才叫稀奇呢。
其實,要就是要,不要就不要,誠實面對就好。
年輕人的另一個應徵心態就是『我想多學學、多看看』,但重點是他根本不知自己要什麼?
問題就來了,即便是先話說的清楚不過,
還是多的是做沒幾天就消失不見、
或編個感冒生病、家裡有阿嬤要照顧等等爛理由要求辭職的人,
這樣的事見多了,早也見怪不怪。
所以,面對應徵者我會告訴他們
『如果你試用了一個星期,那至少要做一年,既然抱著多學多看,總要學得像話。』
我不認為每個工作做個一兩個月兩三個月,這樣走馬看花似的換工作能壆到什麼?
每個工作的內容或許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這些年輕人在第一二天的清潔打掃就打退堂鼓,
我也常想不通哪他們認為第一天該教什麼?
或許我真的離八字頭的孩子太遠了,
無法有相同的思考模式,
但我面對許多已經超過二十五六歲,甚至三十歲以上的應徵者,
還在茫茫工作職場上找尋自己的方向,
也無法對自己的選擇做出堅持才叫人奇怪。
莫怪工作難尋,
應該是說:工作到處有,但錢多、事少、又符合自己興趣、又有發展的工作實在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