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這是常被問到的問題?
在評估一個矯正案例時,
我們最需要了解的是『患者為什麼想要來做矯正?』
像許多孩子,
來到診所詢問矯正並非他們主動而是父母的意見,
在和孩子深入談過發現他對矯正意願並不高時,
有時我會請父母緩個一兩年,
因為對一個不情不願的患者,
兩年的矯正或者會因為患者的合作度差而拖時間,
甚至導致更多牙齒面脫鈣、蛀牙;
牙齦腫、出血,進而造成牙齦萎縮,等等問題。
以下是我在臨床上碰過的一個案例:
12歲女性患者。
約兩年前患者曾經至診所檢查,
當時就發現患者的齒質很差,
口腔衛生不良,
雖然努力做口腔衛教但發現患者合作度並不好,
每次來看牙時,
牙齒總是髒兮兮的,
沒多久患者突然沒出現了。
最近患者又因為牙痛出現,
比較兩年前的照片,
患者雖然在進行矯正治療,
但口腔狀況似乎毫無進展,
我都懷疑,
按這種情形矯正完後,
雖然牙齒整齊了但也差不多爛光了。
還有也常聽到矯正做了好多年結束不了的例子,
例如最近的報紙報導的『矯正做了七年』,
但深究其原因,
往往是患者和醫師對結果有意見上的落差,
這樣的落差是來自於當初評估時彼此期待值的不同,
或真的是醫師沒有做到患者的要求,
或在最初評估時沒有發現問題,
或是在做的過程中又衍生更多問題?
我覺得矯正就如美容,
對美醜的東西每個人在心裡的要求本就不同,
我的矯正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
患者要求不高,這個Case 就容易;
患者要求若吹毛求疵,這個Case 就難了。
因為齒列矯正畢竟是利用矯正力引導牙齒在齒槽骨上運動,
有一個好的作用力,可能也會伴隨一個不好的反作用力,
哪能每次都照我們要求的『要它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
再者,也常碰到患者問:
齒列矯正做完,本來不對稱的臉型是否就對稱了?
本來國字臉會不會變瓜子臉?
本來暴暴的骨頭,會不會隨著牙齒移動消下去,
其實明明就是齒列矯正,又不是整形,所以當然不可能。
除非考慮再加上正顎手術囉!
《當然要醫師評估》
所以,我建議,
PS‧特別是成年人矯正,
先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來接受齒列矯正?』
是為了改善排列不整的牙齒,以便改善假牙製作的品質或牙周病的治療成果?
或為了改善美觀,因為覺得嘴巴暴暴的?
和醫師詳細溝通,
在通盤了解自己的口腔狀態,
也了解齒列矯正所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和醫師間達成一定的共識後,
仔細考慮再決定自己是否真的要進行這為期不算短的治療行為,
因為這條路走下去就很難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