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竟鑽穿鼻竇腔
害鼻涕倒流眩暈 2診所院長起訴
2010年05月08日蘋果日報

 其實剛開始我並沒有注意到到這則新聞,
是一位熟識的患者問我才知道的。
為此我還特別上網找出當日的新聞仔細研讀,
也和學弟在電話上熱切的討論。

任何醫療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危險性,
事前仔細評估患者狀況、和患者詳細溝通、
醫療過程盡力注意每一個小細節等等,
即便是這麼小心,還是有許多無法預期的事發生。

上顎後牙區因為有鼻竇腔的關係,
如果患者因為牙周病太嚴重才拔牙,
傷口癒合後考慮植牙時更需考慮殘存的骨量和骨品質,
需要植牙時,醫師為避免植體打穿鼻竇腔常會建議患者先進行『鼻竇升高術』。
鼻竇升高術的作法有很多種,
要根據植牙區齒槽脊的高度和鼻竇腔大小來判斷。
clip_image001參考自蘋果日報
如果齒槽脊高度嚴重不足者,
會建議採用較傳統的側窗顎竇增高術〈Sinus elevation〉。
此時必須從齒槽脊側方接近鼻竇腔處翻開牙齦,在骨頭上鑽洞,
利用粘膜剝離器將鼻竇黏膜推開填塞入補骨材料,
以得到足夠的骨頭高度。
這種方法困難度較高,術後腫脹也較厲害,而且會建議補骨後等待至少一年以上再進行植牙。34 
目前臨床醫師比較常採用的多屬上頂顎竇增高術〈Osteotomy technique〉,
在植牙時對於骨量不夠的患者,
在齒槽脊由牙齒咬合面位置鑽洞,
再以骨鑽頂高顎竇底黏膜,敲入補骨材料,
可和植牙同時進行,手術過程較簡單,術後腫脹也較少,
適用於齒槽脊高度雖不足但不至於太嚴重的患者。

基本上這兩種手術雖然聽起來有點恐怖,
但危險性並不大,成功率也不錯,
都可以在牙科門診進行,不須全身麻醉。
但為什麼會聽到這些新聞呢?
新聞有時並沒有詳述事實,

也或者為了引人注目必須標題聳動。
因為如果真正了解生理結構的人就會知道
1. 鼻竇腔即便穿孔,只要鼻竇腔沒有感染也會自行癒合。
   醫師要了解的是患者之前有沒有鼻竇炎的問題?

2. 牙科臨床上本來就可能碰到拔牙時鼻竇腔穿通的情形。
    特別是上顎第一、第二大臼齒如果只剩殘根又曾發炎過好幾次,
   因為發炎組織會破壞骨頭,如果患者鼻竇腔又大的話,
   即便醫師再小心,可能你只輕輕挑起牙根,鼻竇腔就開開了,
   相信許多牙醫師多少都有這種經驗,但只要傷口照顧好,
   不要發生感染,隨著傷口癒合鼻竇腔的破洞也會關閉。

很早以前也有一則新聞
        『有一位患者因為劇烈牙痛求醫,
醫師只是用藥水沖洗蛀牙洞口,患者就休克在治療台上』等等,
當我們牙醫師看到這樣的新聞,心理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
因為那位牙醫師沒有做任何會造成這種結果的事,
重點是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

就如同我前面寫過的『為什麼要讓醫師有機會拔9顆牙?』
不管如何,
1.  小問題早點看,省錢又簡單,一切健保買單。

2.  如果有問題,不要讓問題變大。例如該拔的牙不要捨不得,
    否則骨頭破壞太厲害,不只植牙變困難,
    即便是作活動假牙成功率也不好。

3.  如果父母年過50,勸他們好好整理一次牙齒,為未來的30年做預備。
    一棟價值千萬的房子住了50年,
    許多地方可能都破損不堪,需要整修。為什麼牙齒不需要呢?
     人年紀越大,身體狀況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有時要做比較複雜的治療,常會受限於身體狀況而不得不妥協,
     因此得不到好的治療效果。
     例如我們門診常會碰到一些老人家,嘴裡一大堆爛牙根,
    每次腫起來就來清一清、拿藥。
    因為他們不是有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就是糖尿病很嚴重,
    我們也不敢隨便拔牙。

終歸一句話,許多醫療上的問題並不一定出自醫師疏失,
而是在於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
所以如果身體如果有任何狀況,
看牙前請一定詳細告知看診的醫師,
這樣一定可以避免許多不該發生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h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