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爆炸的現代,只要利用網路搜尋,

不管要甚麼資料都是唾手可得,

  6年前單純只是因為建立網站時,

為了多一點點曝光度而開始了祐德心情部落格,

同時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試著回答了幾個人的問題,

不知覺間打開部落格回答問題竟成了每日下班後的工作,

面對那些五花八門的問題,有時無力感很重,

有些問題有建設性,值得回答。

有些問題卻覺得無禮,有被冒犯的感覺。

有些問題我覺得純粹是心理建設,

但回答時還是覺得幫了他們的忙而暗自歡喜。

但有些問題實在超出了在網路上可以回答的範圍,

例如患者幾乎是在叫我猜測和判斷他的病情,

或是問價錢?或是好像投訴某某醫師有問題問我對不對等等,

這類型的問題每次都讓我工作已經疲累到緊繃的心情更為沮喪,

可是除了有幾次覺得自己需要緩和一下情緒才能心平氣和的回答外,

多數我還是盡可能當天就給予答案。

我不知道這些答案對這些網路上的朋友是否真的有幫助?

但我盡可能是用朋友的立場給予建議,

在回答問題時,我也常想:患者問這些有甚麼用?

又不能自己幫自己看牙齒,

問我這樣對不對?

我又不能叫他們的醫師該怎麼做?

就算網友所問的這些是和牙科相關的專門知識,

網路搜尋出來的資料一大堆,

卻要我在部落格內三言兩語的做解釋,

不是折騰人嗎?

只要是牙科的專業知識都是同樣的,

不會因為甲說的,就和乙說的不同,

只有個人的想法和做法有可能在同樣專業知識下,

因為不同的取捨而出現差異。

我一直試著站在網上問問題朋友的立場

去思考他們問問題的動機和背景,

除了有部份我個人覺得是有誠意、值得花時間去回答的,

有一些真的有些無厘頭,

甚至有時面對問題時我會突然感覺自己根本不是牙醫師,

反而像是『柯南辦案』

---從患者一大堆文字描述中要去拼湊出他口內問題的原貌,

真真真是考驗我的智慧了?

有時又覺得自己像是算命的,

乾脆叫鐵板神算罷了,

還要預測患者治療完的牙齒是否可以永保安康?

還要保證患者治療過的牙齒不會禍遺它齒?

我真有那麼神嗎?說了就美夢成真。

稍稍安慰的是,‧‧

有些網友應該是將我視為心理輔導人員,

可能說幾句鼓勵安慰的話,也能得到取暖的效果。

但是不管如何,

每天面對電腦回答問題時,

我也會生出疑惑---↓

   每天費那麼多時間在這件事上,真的有意義嗎?

好加在偶爾還是會看到幾句肯定鼓勵的言語,

在此也說聲:謝謝了!

 

 

 

其實多數牙科診所都屬於一般牙科

 

〈目前有一個更屌的名詞---家庭牙科〉

它每天工作的項目很簡單,

百分之90都圍繞著『蛀牙』和『牙周』兩大項。

再由這兩大項衍生出其他的治療項目。

工作了這麼多年,

我最大的心得就是牙科只要能把

〈一〉預防勝於治療

〈二〉有了問題積極面對,莫讓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這兩個簡單的原則發揮到極致,

百分之80的患者終其一生根本就不會有突然痛的受不了這件事發生。

當然不管你如何的照護,

牙齒和牙周有一些老化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有一些問題的出現也是無法完全預防的,

但透過定期仔細的檢查,

一有問題就去積極面對,

所謂事出必有因,除了意外受傷,

多數牙科問題是不會突然發生,

就算發生,病程的進行大都也是緩慢的。

但為甚麼很多人還是會有這麼多問題呢?

一‧可能是他在每次醫師檢查提出問題時,

患者往往覺得沒有症狀,就忽略了,

結果等到他開始覺查出症狀,問題也就變大變複雜。

二、醫師沒有真的檢查出問題,以致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關於這點,有時是單純醫師的失誤、

有時是醫師的經驗或能力不足、

有時醫師也不是故意的,

就真的在當時看不出問題,畢竟醫師也不是神吧!

所以透過每6個月的洗牙檢查大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

因為多數牙科問題的進行是非常緩慢的,

6個月中變化不可能太大,

但卻也足以在問題進行到某一時間明朗化時,

讓醫師可以比較輕易的檢查出來。

關於這點也是我為何在回答那些

總是抱怨每天都努力刷牙卻也控制不住蛀牙的網友時,

我會一再強調『要找個自己可以信任的家庭牙醫做定期追蹤』,

還有要和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透過這樣的機制,我們實驗了將近30年,

發現遵從這個觀念的真的大都沒什麼大問題,

也大都可以將牙齒維護的不錯,

可是有一個前提就是,

在和醫師建立這種檢查關係前要真的將所有問題都處理好,

因為醫師怎麼可能為你以前的問題負責呢?太強人所難了。

還有千萬別再說甚麼『可不可以一勞永逸啊?』

『我補好的牙齒怎麼還會蛀牙呢?』

『我做過20年的根管治療怎麼還會有問題呢?』

『我的顳顎關節疼痛治療後是不是就不會再犯了?』

等等等‧‧‧,

天啊!牙醫師太難為了。

我每次問患者:如果你拿一百萬去買一輛新車,

你跟車商說我每年都按時檢查,你可不可以保證我10年都不會壞?

到現在每個都回我:怎麼可能?

 

 

 

看了這麼久的牙齒,可以將牙齒的問題分為

 

1. 出現在牙齒本身。

這些問題就有

蛀牙→根管→牙套→拔牙→缺牙→牙橋或植牙。活動或是全口假牙。

當然意外受傷的牙齒也會走進這個循環中。

2.出現在牙齒周圍。

牙周問題從簡單的洗洗牙→牙周刮除→牙周開刀→

最後不得不去拔牙,也會走進這個循環。

如果缺牙沒有及時妥善處裡讓咬合整個變形,

在將來要製作假牙時可能會使假牙的製作品質受到影響,

也造成將來假牙維護困難、假牙壽命減少等等。

 

 

 

除了以上分類外又可以將牙齒問題分為

 

1.治療性的,也就是牙齒或是牙周是真的有問題而去治療的項目,

你看又落入蛀牙牙周這個循環。

2.美容性的,為了美觀去製作假牙、去做矯正、去做牙周的一些相關處理。

但這些分野很模糊也常互為相關聯,

例如我個人覺得矯正牙齒除了美觀的考量外,

有許多時候也可以讓患者在蛀牙和牙周的預防上得到很好的幫助,

因為牙齒整齊自然好清理維護,

當然也可以有效控制蛀牙的發生和牙周的惡化。

1 2 43

這位患者如果單純只是將牙周破壞過於嚴重的牙齒拔除後植牙

〈下顎兩側後牙〉,

同時將蛀牙嚴重做完根管的牙齒製作牙套〈上顎前牙〉,

那對於下顎前牙排列不整的牙齒又怎麼辦呢?

即便做了牙周治療,患者面對將來的牙周維護容易嗎?

那矯正就是不得不面對的工作了。

 

此外,矯正常常也能幫助醫師將一些不得不做的假牙做得更好,

因為牙齒的位置正確,做假牙時就不用去牽就一些錯誤的牙齒而更改設計。

就是因為患者若是未能及早處理他口內單純的牙齒問題,

例如本來只是單純的牙齒亂,矯正好問題就消失。

但患者有可能年輕時漠視這個問題,

等到成年後才想起要做矯正,

不幸的是有可能該拔的牙好好的,

不該拔的牙卻壞得很嚴重或是本就不存在,

逼得治療計劃不得不做修改,

當然治療有可能變複雜或是困難。

也有可能矯正後還是需要做假牙或是植牙等工作,

更不幸的是若是這時患者已經出現牙周問題或是關節問題,

明明治療上可能需要矯正幫忙去減少咬合干擾,

改善關節的運動障礙減輕症狀,

或是改善牙齒排列使牙周後續的維護更為簡單。

但在矯正過程中這些原本存在的牙周或是關節問題有可能會變嚴重,

而加深矯正的困難度。

等等等‧‧‧

從這些層面來看,

好像整個牙科所面臨的治療項目又變複雜了,

所以全方位治療或是現在耳熟能詳的全口重建就出現在網路名詞上了。

在上面談了半天牙科問題,

簡單而言就是‧‧‧

因為蛀牙的深淺嚴重程度不同,

從而衍生了需要做根管治療或是不需做根管治療兩項。

因為蛀牙的大小、範圍等,補牙已經不足以保護牙齒而可能要做牙套

做過根管後的牙套其實也和蛀牙範圍過大損壞了牙齒的強度而建議做牙套保護,

因為牙齒鈣化度不佳,蛀牙率過高煩不勝煩,而建議做牙套保護,

因為‧‧‧

由此又開始了『膺復牙科』的範圍。

牙周的問題從簡單的定期洗牙,到輕微牙齦出血的牙齒清洗,

到開始牙周囊袋加深後需要進行到囊袋刮除,

或是更進一步的牙周手術等等,

最後有些牙齒必須拔掉了,有了缺牙。

蛀牙也是一樣,太嚴重不處理,最後裂掉成為殘根只好拔除等等,

這時又出現了『膺復牙科』的另一項目---牙橋,

甚至『活動假牙---缺牙區過多或是過長』,

甚至終有一天牙齒幾乎拔光了變成『全口假牙』。

很幸運的牙科的進步有目共睹,

這些年來植牙盛行,

讓患者在飽嚐缺牙的痛苦後能多了一種選擇。

在這美觀掛帥的時代,功能不再是唯一的要求,

好還要更好,美還要更美,所以美容牙科也開始成了牙科的主流。

再加上經濟進步,

許多早年因為不懂照顧牙齒或是沒有能力在缺牙後製作牙齒的人,

他們的口腔狀況不再可以單純的利用簡單的牙科治療能滿足,

就又有了全口重建。

現代人壓力大,所以網路上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字眼開始頻繁出現,

你看牙科問題都脫不了這些範圍,

但如何運用、面對和治療就有待商榷了。

那有些患者也會問到關於小孩牙齒的問題,

兒童牙科有些觀念和成人牙科有些不同,

但重點還是在於保有乳牙的完整性直到它該換牙的時候。

沒有好的乳牙,成人齒會好得沒幾個,

以前老一輩說『小孩會換牙,壞了不用看』的觀念是非常的錯誤。

我常跟患者說:把你小孩口內這一口爛牙放在你口內,

如果你覺得OK ,那不看也行。

乳牙蛀牙3 乳牙蛀牙1 乳牙蛀牙2

這是一位5歲小孩的牙齒,從他開始準備換牙,

至少要經過長達約6~7年的時間,

才能將整個乳齒齒列更新為恆齒齒列,

5歲就蛀成這樣子了,

這更新的期間不會痛嗎?不會影響咀嚼、美關、發聲嗎?

 

小孩雖然會換牙,但換牙是慢慢替換的,

多數時候乳牙還是要執行咀嚼、發聲、美觀、空間維持等功能。

所以乳牙的治療有其必要性存在。

不管是乳牙或是恆牙,

所面臨的問題還是以蛀牙為主,

當然蛀牙嚴重了,根管的問題就隨之而來。

乳牙過早被拔除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將來恆牙排列空間喪失,

並由此衍生出來一些矯正上的問題。

另外在兒童期還必須藉由觀測口腔狀況,

了解患者是否有不良口腔習慣,

因為這也會造成將來一些矯正的困擾。

 

看小孩和看大人基本並無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大人說得通,

即使在看牙過程出現不預期的疼痛或不適時不會暴走,

不會大哭大叫、耍賴而不得不中斷治療。

所以我主張不是看小孩牙,而是要教會他『知道應該要看牙』,

也很感謝多數時候這些小患者經過溝通、

訓練後表現往往比大人還值得誇獎。

 

所以嗎,四處蒐尋網路知道許多牙科知識,

這些知識對患者是加分或是反而讓他更焦慮、更亂聯想,

Who knows ?

教育患者是醫師的責任,

牙科畢竟要讀六年,

而且牙科專業知識是死的,

印證到不同患者身上會產生極大的變數,

我並不鼓勵患者上網問的問題是過於個人化,

因為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下,

反而會讓一些性格上屬於『焦慮型』『謹慎型』『歇斯底里型』類的患者,

因為過度的聯想反而造成不信任醫師,

或是過於自以為是,延誤了自己的病情。

只有自己的治療醫師才會真正了解患者口內真實狀況,

患者的心裡想甚麼?要甚麼?介意甚麼?

可以接受甚麼?不能接受甚麼?

醫師的能力可以幫助患者做到哪裡?

有哪些,現階段患者有可能無法接受?〈不管是經濟上或是情感上〉

有哪些治療項目經過溝通、教育患者,

最後患者慢慢是可以接受的?

別認為這些不重要,這些比那些死板板的牙科專業知識還要重要,

你計劃得再好,患者沒錢,怎麼進行?

你計劃的再好,患者不相信,怎麼治療?

你認為這樣做最好,患者做到一半,不肯再做了,

功虧一簣,前面的努力化為烏有,多幾次這種經驗,

醫師曾有過的理想抱負慢慢也會被無情的現實消磨殆盡,

最後只會想著如何創造高時薪,

馬上從患者身上轉取足夠的利潤,

免得患者突然轉向,

所以當然趕快將自費的工作能做就做,

而不會去顧慮有些治療工作的先後順序問題。

相對的,

只要是牽涉到許多不同項目在一起的複雜牙科問題,

不只是親前的考量,有時治療要耗費的時間和精神也必須事先告知,

讓患者心有心理準備,

不然,

患者所經的痛苦來不及得到回饋,

就因為感覺一個突然不好放棄了治療,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多可惜。

因為治療的過程就像整理房字的過程,

一定有不便,一定有辛苦,

患者能理解並和你一起堅持到最後嗎?

這些在治療前都必須透過一而再的溝通解釋去了解患者意願,

以避免將來治療半途而廢的狀況。

所以患者常在部落格問題中提到他的問題問我怎麼做?

真不知如何回答?

 

也有人質疑我回答這些問題是否為了增加患者量或是打知名度,

看了有些寒心,

其實在我這種年紀已經經歷人生最輝煌的時光而在走下坡的時候,

心裡想的是如何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

就如我說回答問題是無心插柳,

我也常問自己還要繼續嗎?好像有點變成負擔。

目前我還在思考這些問題,

也希望來問問題的朋友問的是真正可以回答的問題。

在此我還是真誠的希望,

對於網友提出問題時,

有關你們口內狀況的疑惑,

真正要去回答的是你的治療醫師。

這不是推諉的話,

因為即使別人回答了你的問題,

有可能因為對問題資訊不足而給了錯誤的建議或是說明,

結果因為和治療醫師的說明發生衝突,

萬一造成這些朋友產生疑惑從而延誤治療,反而得不償失。

又或者回答的是忠肯,

但甲醫師又不能對乙醫師下指導棋。

 

網路的朋友們!

終究你的問題是要你的醫師去解決,

何不放寬心交給你的醫師呢?

所以找一位自己可以長久跟隨、

可以相信的醫師比在網路搜尋資料更重要。

這是牙科和其他行業最大的不同,

因為幫你在口內工作的人,

就像你請的菲傭要放在身邊,

不相信怎麼一起工作啊!

 

也祝大家美好的2016年都能心想事成,

沒有牙齒的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h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