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就想寫一篇有關婦女孕期牙齒保健的文章,

但又覺得網路上已經多有著墨,

正好過年前碰到幾個案例多多少少和婦女朋友的牙齒保健觀念相關,

覺得心有戚戚焉,

為何有這麼多媽媽的牙齒不好,

一問之下,

她們一貫的回答都是:

生孩子的時候,小孩吸收了我的鈣質才不好的啊!

不然就是,我媽媽牙齒不好,是家族遺傳的啦!

再不然則是,每天忙著帶小孩,忙家事,哪有時間?

對啊!我常覺得女孩子只有在家當女兒的時候是父母手心的寶,

青春年少歲月被男孩子追著跑時,是男友心中的寶,

可是一旦嫁為人妻,

轉眼就像從天堂掉進人間,

開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歲月,

每樣事自己永遠擺在最後才考慮,

不管是單純的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婦女,

婆家先生小孩永遠是她必須優先考慮的。

我以前生完孩子在帶小孩又必須兼顧診所工作時,

常會覺得自己好像變成花盆裡的泥土,

存在的目的就是滋養花草〈兩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小孩〉,使其茁壯。

 

最近我碰到一位年輕媽媽〈有一個3歲小孩〉因為牙齒化膿腫痛而就醫,

她說在別的診所反覆看了幾次,

這次醫師叫她拔掉,

其實看了我也猜測得出患者一定都是痛了才去看,

不痛又尋個理由例如帶孩子太忙啦,等等,說服自己:沒大礙,而中斷治療。

因為考慮到患者還很年輕,牙齒若拔掉,又因齒列不整不易製作牙橋,

至於植牙,在談話中也大概了解是不太會被列入考慮的,

粽合上述理由,我努力將牙齒治療保留。

之後和患者溝通,即便經濟上不許可進一歨製作牙套,

但在健保許可範圍還是可以盡量將口內有問題的牙齒處理好,

避免將來需要製作假牙的數目增加,對經濟負擔更重。

令人沮喪的是,在處理過程中患者告訴我她又懷孕了,

我說:怎麼不稍微緩一下,至少把牙齒治療好啊!

悲哀的是我們正好才開始要治療一顆又突然痛起來的牙齒呢!

因為患者大多數牙齒都可能有根管治療的風險,

所以我們的治療只好被迫放棄。

並不是懷孕就一定不能吃藥或照X光,

但就像我告訴多數患者的理由:

    現代的人孩子生的少,週遭環境也不知存有什麼毒,

為了避免成為代罪羔羊,即便明知開的是一模一樣的藥,

但要開藥還是去找婦產科醫師,畢竟他才是專業。

至於X光除非萬不得已,還是能免則免。

所以囉!可以想見當這位年輕的媽媽生完孩子,又經過冗長的育嬰期後,

當他再有時間注意到自己的牙齒時,不知又是哪番景象了?

18 19 20 21

現在看到這位年輕媽媽的牙齒是這樣〈如上〉,只要再等個2~3年,

還不需做根管治療的大概也要抽神經了;

還可以保留的牙齒也可能會面臨拔掉的命運,等等‧‧

 

所以特別是要奉勸準備懷孕的媽媽們,如果妳平常沒有定期檢查的觀念和習慣,

在預備懷孕前最好先做好口腔健康檢查,

如果有需要處理的牙齒大小問題,不管是蛀牙、牙周、假牙等等,盡可能處理好再懷孕。

因為婦女懷孕期會因荷爾蒙作用,牙齦特別容易發炎、出血。

同時如果懷孕初期孕吐厲害,也可能會因口腔的酸度提高,

導致口腔環境改變,殺菌及中和PH值的能力下降,

如果患者原本的牙齒就有脫鈣的現象,會因唾液PH值的改變,而使脫鈣的情形更形嚴重。

加上懷孕初期常會有身體不適的狀況,

懷孕的媽媽為了給予胎兒充分的營養不得不忍受噁心感而少量多餐的進食,

但可能就現實環境卻無法每次進食就能充分潔牙,

如果準媽媽原本的牙齒就有許多蛀牙未填補,

或有許多結石未清除,

可能更易因積存食物殘渣及牙菌斑而使口腔內牙齒的蛀牙情形或牙周的狀況更惡化。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2[4]

嚴重的孕婦妊娠瘤,一般在孕期結束會消失,若無法完全消失再以電刀切除。

 

為避免懷孕期嚴重的牙齦出血、腫脹,或口腔牙齒產生脫鈣、或孕期有牙齒腫痛的機會,

儘可能按照孕婦手冊→

懷孕前、懷孕4~6個月中、生產做完月子後,

都能定期洗牙、檢查,同時在懷孕前確實處理好口內的牙齒問題再懷孕。

就我本人的經驗,我小時候也是牙醫診所的常客,

高中有整整一年時間放學就去牙科診所報到,

〈現在想來真是不可思議,那醫師到底是如何處理我的牙齒?〉

為了困擾不已的牙齒問題,我有十年不曾吃過一顆糖的經驗,

但在自己成為牙醫師後,經歷了兩次懷孕過程,

我不曾多出一顆蛀牙,也沒有牙齦發炎的現象發生,

其實我懷孕過程也不好受,基於這樣的經驗,

我認為只要做好以上所說的兩件事:

1.  懷孕前確實處理好口內的牙齒問題再懷孕。

2.  按照孕婦手冊→

懷孕前、懷孕4~6個月中、生產做完月子後, 都能定期洗牙、檢查。

根本不用擔心『生一個孩子,壞一顆牙』。

迷思1:胎兒發育,鈣質的需求增加,會從母體的牙齒吸收鈣質,導致媽媽的牙齒脫鈣。

ANS . 有人誤以為孕婦牙齒的鈣質,會被腹中的胎兒吸收而造成本身牙齒鈣質的流失,

 事實上,鈣在牙齒中是以結晶狀態存在,發育完成後的牙齒不會參與體內鈣的代謝。

不過骨頭中的鈣會被腹中的胎兒吸收〈當血中的鈣含量不足時,是從骨頭中的鈣溶出,

 而牙齒中的鈣就像已經蓋好的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被釋放出來,被胎兒吸收的〉,

 故準媽媽可以多進食如蛋、牛乳、竽頭、麻油雞及海鮮貝類等鈣質含量高的食物,

 以免在日後發生骨質疏鬆症。

 同時也要注意胎兒在母體成形第6週時部份牙齒就開始發育,

 為了將來孩子有好的齒質,在懷孕期要有均衡的營養,除了注意鈣質補充,

 也要注意適量氟的攝取,兩者相輔相成,孩子將來才有好的齒質。

迷思2:懷孕和哺乳期都不能吃藥?

ANS .  沒事當然不會隨便吃藥。

 但是如果懷孕時生病了怎麼辦?哺乳期如果需要用藥怎麼辦?

 1. 除了四環黴素、氯黴素及鏈黴素外,一般而言,牙科抗生素對孕婦來說是安全的。

 因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對胎兒的危害要比抗生素通過胎盤對胎兒的危害大,

 所以必要時仍會建議孕婦服用。

《註:懷孕時服用四環黴素會造成胎兒發育中牙齒的變色》

 2. 如阿斯匹靈及普拿疼等類止痛藥,到目前為止婦產科醫師也都認定是安全的。

 麻醉性止痛藥(如:嗎啡)不會對胎兒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是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而且長期使用,會造成「成癮性」,不過牙科醫師不會開這種處方。

 3. 牙科局部麻醉劑因為並不打到血管內,只要不過量,可安全使用。

 

因為若孕婦真的有必要處理牙科問題,基本上不是痛到受不了,就是腫起來了,

所以給藥以控制發炎腫痛,或者借助上麻醉使可以進行

緊急牙髓腔開擴以控制疼痛是必要的。

 但基本上除了緊急牙科治療外,在診所中我們還是避免給予孕婦藥物,

 需要時則商請婦產科醫師開藥。

 但麻藥就不得不用了,因為比較起讓孕婦因疼痛而導致子宮過度收縮,

〈懷孕初期易造成流產,懷孕後期則易造成早產〉,麻藥的危險性還是小一些。

  若是哺乳期時有需要吃藥,我會請媽媽在餵母乳的同時服藥,

因為藥物進入腸胃道其實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解吸收,

最後進入血液,才有可能進入乳汁影響到哺乳中的嬰兒,

這前前後後也要經過30分鐘了。

 

我常覺得現在營養也好,教育水準也提高了,健保又方便,

實在沒有理由讓自己的牙齒壞到一個不行,

但我也發現身為媽媽的人,不見得是不想看牙齒而要放任它更惡化,

常是因孩子出生後,除了工作小家庭沒有人替手帶小孩而一拖再拖,

在診間就常碰到明明需做長時間的治療,

要求媽媽不要帶嬰幼兒來怕干擾工作,

可是媽媽們還是常不得不推著嬰兒車來看牙齒。

如果孩子乖還好,

碰到不合作在媽媽治療牙齒中不停大哭大叫的小寶寶,

有的還必須賴在媽媽身上,

即便助理要幫忙做臨時保母,那些小寶寶也不領情,

你想這些媽媽怎麼還有心情看牙呢?

等到孩子可以放手,也不知牙齒還等不等你了。

所以,媽媽請你要保重,

對自己好一些,花一些精神在自己身上,先生也要多支持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uh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